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红河地产/人文推荐 / 【红河人文推荐】红河的这些“无字史书”,精妙绝伦,你读过吗?
昆明旅游
TOURISM PLANNING

【红河人文推荐】红河的这些“无字史书”,精妙绝伦,你读过吗?

【红河人文推荐】红河的这些“无字史书”,精妙绝伦,你读过吗?

红河人文有哪些呢?今天红河旅游策划、红河会议会展团建、红河汽车试乘试驾、红河当地旅游地接公司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打卡红河的文化历史。快收下这份红河旅游攻略吧!

少数民族刺绣是中式刺绣独具特点的一类,中国少数民族多将刺绣装饰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上。图案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致精湛,不仅带有实用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刺绣新品,异彩纷呈的中国风!

下面,小编就带你来看看红河州的刺绣民族风

屏边刺绣

坐落于屏边县新城区的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在两层不大的门面房里,一楼的产品展示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工绣品,以棉麻为主的织物上,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图案,不论衣裙、包饰还是小工艺摆件,都展现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屏边刺绣
侯正伟拿起一件图案丰富的手工刺绣作品,向记者介绍:“苗绣不同于其他绣法,它没有花朵样的图案,无象形特征,大多数绣品都由几何图形构成,但每一针却都可以讲述出一段苗家的故事。”指着一处螺纹状图形,侯正伟告诉记者,那是“山海文”,讲述的是苗族曾经的迁徙流浪历史。而旁边绣着的三角符号有着大山之意,象征苗族群众喜欢大山、热爱大山、征服大山的坚毅和果敢。

屏边县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起步于一家手工作坊,创建于2011年,经过7年的打磨,现已成为一家以苗族传统刺绣产品为主导、时尚休闲饰品系列为配套,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族企业,有员工12人,年销售额约80万元。

屏边刺绣

作为一家小规模的私营企业,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回想着企业发展的历程,侯正伟有着太多感慨:“屏边是全省唯一的单一苗族自治县,但很多到过屏边的人并不了解屏边,更不知道苗族的历史。”他满脸遗憾地告诉记者,对外界而言,苗族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从事苗绣之初也未曾考虑要传承,他与妻子所掌握的本民族手工绣技也不过只是一种特别的谋生手段。直到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参加了第一届南博会。参展期间,民族风情浓郁的苗绣手工艺品备受欢迎,这让他又喜又悲。

屏边刺绣

喜的是民族技艺有了展示的舞台,社会大众喜爱程度超越自己的想象。悲的是他所掌握了解的技艺还不足以全面展示苗绣的精髓。南博会结束后,一种要传承好、保护好、传播好苗绣技艺的执念在侯正伟夫妇心中生了根。从此,他们开始了对苗绣技艺的深入研究。广泛走访散落于民间各地的技艺高手,尽可能地学习、保存、延续和传承这门技艺,通过灵巧的双手,将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情感及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各种不同的绣法展示于世人。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艺术,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代不断地向前推进,一幅幅承载着苗族迁徙史、生活史的精美刺绣作品被后人誉为“无字史书”。几年来,侯正伟夫妇精心经营,组织全县身怀绝技的绣娘们将这一民族技艺移置进家居生活用品、小手工艺品、旅游产品中,开发出民族布包、墙壁布艺饰品、桌面布艺饰品、民族服装等,款式多样,色彩丰富。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屏边刺绣

彝族绣女在一起展示彝族刺绣的魅力,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让彝族刺绣这门传统技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李照英大妈是文澜镇的剪纸巧手,她一边灵巧地剪纸,一边对记者说,她从15岁就开始学习剪纸这门手艺,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等我孙女大学毕业,我要把这门手艺传给她,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李照英说。像李照英一样的,绘画精美图案的李柏英和郝秀珍两位大妈,她们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就是希望能有喜爱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能专心学习,把这门民族传统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郝乔顺大妈和郝秀珍是亲姐妹。她的面前摆放着她很得意的几幅刺绣作品,尽管六十多岁了,绣工技艺还是那么好,而且越来越精美。“我们的手工刺绣技艺都是老辈传下来的,我们很热爱这门手艺。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这门技艺的热爱程度不如以前了,这也让我们很担心。因此常把大家组织在一起交流、学习很有必要,这样有利于这门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郝乔顺大妈说。

红河人文

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做好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尤为重要。蒙自市妇联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进家庭活动开展中,以巾帼刺绣坊为阵地,积极搭建交流学习平台,让绣女们找到“绣工”的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陆阳英大妈能用缝纫机直接在布上绣麒麟等图案,这门技艺其他人都不会。当得知大妈想要买台缝纫机,蒙自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婷表示,赞助这台缝纫机。但有个条件,请大妈带出几名有她这种技艺的年轻人来。陆阳英大妈乐呵呵地当场就答应“好,一定带出几名。”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蒙自市妇联“巾帼刺绣坊”成立于2016年5月,位于蒙自市文澜镇尼苏小镇,展区面积为198平方米,截至目前“巾帼刺绣坊”成员共有80余人,有刺绣史的人达90%以上,全是当地彝族妇女。“巾帼刺绣坊”主要以平底鞋、围腰、毛巾、书包、床上用品等作品为主,全是当地彝族妇女通过手工一针一线绣出。具有花样多、形式多、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等彝族刺绣特点。当地妇女经常在“巾帼刺绣坊”开展刺绣交流,向来往的游客展示作品,出售作品。刺绣坊成立以来,成功带动了当地妇女一起来学习刺绣,并出品了很多优秀的绣品。

初识李桂芬,是在“美丽开远”的一篇报道中,林熙傜、周丽娟两位老师讲述的是关于李桂芬用一双巧手织绣手工艺品的故事。因为有一双巧手,李桂芬凭借着精湛的手工刺绣技巧,绣出了一片片肚兜,一块块围腰,一双双鞋子,一块块背小孩儿用的绣花被单。她绣出的这些物件,曾于2011年2月登上央视舞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开远》走进央视演播室,来自开远白打村的村民表演了原生态烟盒舞《小牛爬树》,她们身上的围腰、布鞋等彝族服装吸引了许多目光,上面绣着的精美花样,都出自白打村彝族妇女李桂芬手中。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目前已是奶奶的李桂芬,从小就看着母亲和奶奶刺绣,耳濡目染的她长大后也自然继承了刺绣这项好手艺,现在,她还心心念念地想把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孙女儿。刺绣,需要用纸剪出样板再绣,有的人单独会剪,有的人单独会绣,而李桂芬却两样都会。不仅如此,她还掌握了挑花、绣花、镂空等多种技法。她的手工作品针脚整齐、绣线滑顺、图案美观,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红河人文

其实,每一件作品都要精雕细琢的。围腰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需一个星期,鞋子需半个月,制作工艺最复杂的背小孩儿用的绣花被单,则需一个多月才能完成。慢工出细活,尽管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时间很长,但李桂芬做起每一件绣花作品来都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在她的面前总是摆着十多股不同颜色的彩线,她挑选好彩线,只见绣花针上下飞舞,精美的刺绣在她的手下渐渐成型了。

红河人文

白打村世世代代居住着彝族,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虽然随着现代文明的涌入,村民们大多穿上了现代的时装,而做着“原始”刺绣工作的李桂芬却不愁这些物品的销路,除了卖给本村的文艺队,外村也有人慕名来买,还有到白打村旅游的外地游客,临走前也会买上几件做纪念。李桂芬说,卖这些手工艺品所得的收入,足够补贴日常家用。尽管现在还能绣出精美的手工艺品,李桂芬还是希望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后继有人。她说,彝族刺绣是很珍贵的传统文化,不能失传。等白打村的乡村旅游形成更大规模时,自己开办一个手工刺绣培训班,把刺绣技艺传给村里人,让这门手工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
天行旅游会展公司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