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红河旅游 / 揭开“彝寨”神秘面纱 探寻开远皮坡村的百年守望
昆明旅游
TOURISM PLANNING

揭开“彝寨”神秘面纱 探寻开远皮坡村的百年守望

揭开“彝寨”神秘面纱 探寻开远皮坡村的百年守望

红河传媒公司,红河会展策划, 红河商务会展 ,红河年会策划

皮坡村是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神秘古朴彝族村寨,地处开远市东山大黑山南北并列山脉,石牙地貌,坡势向北倾斜。距离开远城区32公里。

(远眺皮坡村)
目前,开远市推出“皮坡村—茶马古道—大黑山—知花小镇—镜湖休闲园”乡村文化旅游线路,开展彝族仆拉非遗民间文化项目演艺,持续弘扬本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文化之旅”精品线路。

(皮坡村彝族歌舞表演)
皮坡村将要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它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皮坡村欢庆彝族火把节)
古道悠悠 历史厚重
初见皮坡,神秘、古朴、悠远、美丽的字眼从脑海里跳出来。树绕村庄,水满龙潭。村子周围,水冬瓜林、核桃林漫山遍野。幽静的龙潭,水汩汩流出,沿着曲折蜿蜒的河道,流向远方。
村头,保存完好的清代碑刻,碑刻内容有古代衙门廉政除弊政策、体恤民困的条文;有约束村民的村规民约,及封山育林、禁止烧炭之类保护生态的条文。

(皮坡村古界碑 )
村旁,开化府古驿道遗址尚存,一条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东西向从皮坡村旁悠悠穿过,东向文山而去,西向个旧、蒙自而去。恍惚间,清脆的马铃声和马锅头的吆喝声在脑间不时回响,随着山风悠悠传开,不绝于耳。

(皮坡村古驿道遗址)
百年“石头寨” 温暖的家园
2005年,皮坡石房子被公布为红河州传统建筑保护项目,2007年,被列入红河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皮坡村建盖石头房子的师傅李保昌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皮坡村石房子)
埋藏地下的天然石材,是大自然对世代皮坡人的恩赐。海拔2170米,年平均气温15℃的皮坡村天气寒冷,如何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并没有难倒勤劳的皮坡村彝族先民。他们就地取材,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他们手里,石材变成了一间间石头房子,守护着一代代村民。

(石房子的守望)
建造过程中,将石块划成厚5至7公分,筑屋、围墙、铺路、猪食盆、鸡圈、水缸、码地埂都是用石板垒砌或铺成,不用任何填充料勾缝,只在屋内用灶灰和泥抹滑石墙墙面;石房内部用穿斗式抬梁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约5米为两层,上层堆放粮食,底层明间作堂屋,两边作卧室。石房子保温性能好,冬暖夏凉,坚固牢实,防火防湿。皮坡村变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石头寨”。
彝文传承 任重道远
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开远”栏目中,有一个镜头:一个老人头戴牛皮帽,口中念念有词,随即展现出一卷彝文经书……

(李才保展示彝族经文)
这个老人叫李才保,是开远市精通彝族文字的人。
上世纪70年代,彝族青年李才保在石房子里成为老毕摩(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福、祭祀的祭师)李福开的徒弟,接过了彝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成为毕摩后,李才保挑选了8名徒弟,每到秋后农闲时,按照一期45个晚上学习的规矩,开始教徒弟学习彝文经书。
为了更好地开展彝文传承工作,市文化部门派李才保和徒弟到红河州民族研究所参加培训班学习彝文。开远彝族学会来到村里,跟老人学习彝文。当地政府在皮坡村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室兼彝族文化传习所,用于传承彝文、祭祀文化。传习所展出了部分彝族生产生活用具。

(开远市彝族学会跟李才保学习彝文)
2020年2月,老人故去。如今,他的徒弟在彝族文化传习所里,继续着他未走完的路。
皮坡村的味道  回味悠长
龙潭旁的百年山楂树苍劲有力、枝叶茂盛。每到村口山楂红,大孩子爬到树上摘山楂,树下,小一点的孩子等着捡摇落的山楂。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留下唇齿之间的酸甜。

(百年山楂树 )
傍晚,石房子外细雨绵绵,冷风凌冽。彝家少女坐在火塘边,拿着散发着热气的苦荞粑粑,蘸上父亲从山上采回来的蜂蜜,吃上一口,饥饿的感觉一扫而光。苦荞是彝族心目中的五谷之王,做成苦荞粑粑后,或蒸或烤,趁热吃酥软清香,冷后吃润口回甜。火塘上的土罐里煮着红豆腊肉,腊肉味香汁浓,红豆糯润可口,散发在空气中的香味穿过石房子,弥漫在这个小彝村。

(石房子手绘)
一代代皮坡村人,在传统的味道里,从步履蹒跚的孩童长成体魄强健的青年,然后渐渐老去。

天行旅游会展公司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03号